7月16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示,江苏福克斯电气集团申请旗下子公司江苏福克斯太阳能光伏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号(2025)苏0685破97号,由海安市人民法院受理。
这家注册资本高达2.165亿元的光伏组件制造商,如今却陷入破产的境地。而母公司主动申请子公司破产的操作,在光伏行业实属罕见。
“先母后子”的逆向冻结
资料显示,江苏福克斯太阳能光伏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2月,法定代表人为袁正,注册资本2.165亿元。其股权结构中,江苏福克斯电气集团持股55%,海安市海福新能源股权投资基金持有剩余45%。
公司经营范围明确包含光伏设备制造与销售,但2024年度社保参保人数仅为37人。这一数字与其庞大的注册资本形成巨大反差。
更令人费解的是破产导火索——拖欠某设备商不足500万元的货款。这笔相对于公司体量微乎其微的债务,最终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司法记录显示,2023年成为福克斯体系的转折点。当年9月28日,海安市法院密集下发9笔股权冻结令,对福克斯太阳能光伏公司的冻结数额达1.19亿元,占该公司总股本的55%。
更早的2023年8月1日,南京江北新区法院已冻结母公司江苏福克斯电气集团1亿元股权。截至目前,其母公司累计被冻结股权达3.4亿元。
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种“先母后子”的冻结顺序,显示出债权人可能早已看穿集团资产转移的动向。
从产能大户到司法困局
江苏福克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同一体系关联主体)位于江苏海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光伏产业园区,占地300亩。公司宣称拥有48条全自动生产线,年产能达3GW。
作为多家头部企业的代工基地,福克斯常年为天合、晶科、晶澳等一线品牌提供组件代工。2022年公司实现开票销售75亿元,并获多项国际认证。
2023年企业宣传资料显示,智能化改造后,其车间用工从250人减至106人,生产效率提高30%。
发展模式暴露短板
福克斯太阳能的崛起与坠落,勾勒出光伏投机者的典型路径。公司成立恰逢光伏补贴政策末班车,但发展模式暴露出明显短板。
在行业技术转向N型之际,福克斯仍固步自封于PERC技术,技术投入显得空洞。其专利储备也相当薄弱,仅拥有3项外观设计专利。
在资产配置上,福克斯出现明显失衡,其参股公司江苏福克斯电力工程拥有213名员工,远超制造主体。
这种“重路条、轻技术”的策略在市场剧变中迅速失效。2023年行业龙头研发投入普遍达营收8%时,福克斯的技术短板成为致命伤。
司法冻结网外的资产棋局
破产程序启动之际,一系列资本运作痕迹引发关注:
自2024年初起,组件订单悄然转移至集团内部未被冻结的实体生产;同年3月,由福克斯系高管袁晨控股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旭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新设成立。
与此同时,未被司法冻结的关联企业亦动作频频,江苏福克斯钢结构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工业园区光伏车棚项目,海安福克斯新材料科技公司亦新增光伏背板生产线备案。这些在司法冻结之外的布局,似乎暗示着一种潜在的资产转移途径。
光伏行业的淘汰赛从未如此残酷。福克斯案例警示后来者:当潮水退去,那些沉迷政策套利却无技术根基的投机者,终将在产业洗牌中暴露无遗。
18036851280
18994301288
18068407382